對方先動手,我不能反擊嗎?正當防衛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簡單!

對方先動手就能反擊嗎?正當防衛有嚴格的法定要件,必須符合五大條件才能成立。了解防衛情狀、防衛必要等關鍵概念,避免反擊變成犯罪,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。

對方先動手,我不能反擊嗎?正當防衛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簡單!
在衝突發生的當下,很多人直覺認為「對方先動手,我反擊合理吧?」這種想法看似合理,但在法律層面上,並非所有的反擊行為都能成功主張正當防衛。許多人因為對正當防衛的誤解,原本的受害者反而變成了加害者,面臨刑事責任。
什麼是正當防衛

什麼是正當防衛?

正當防衛是刑法重要的阻卻違法事由,規定在刑法第23條:「對於現在不法之侵害,而出於防衛自己或他人權利之行為,不罰。」
這個條文看似簡單,但實際適用時卻有許多細節需要注意。正當防衛的成立,必須同時符合嚴格的法定要件。

正當防衛的五大成立要件

你的反擊行為必須符合以下五大條件,才能構成正當防衛:
1. 防衛情狀:對方的不法侵害正在發生或迫在眉睫
2. 防衛行為:客觀上是為了保護自己或他人的權利
3. 防衛意思:主觀上是出於保護而非報復
4. 防衛必要:防衛行為對於加害人侵害最小
5. 權利不得濫用:考量防衛的法秩序必要性高低
為什麼都被打了卻不應該反擊
擷自戴律師與友人於通訊軟體之對話

【實際案例】為什麼都被打了卻不應該反擊?

在我們的一個案例中,有當事人問:「戴律師!聽說你的頭被人家打了,人沒事吧?」戴律師回答:「是啊!被人莫名其妙從背後偷襲,幸好沒有什麼大礙,謝謝關心啊!」
當事人接著問:「請問您當下為什麼不反擊呢?」
戴律師說明:「事情發生得很突然,沒辦法反應過來,當我想反擊的時候,對方已經收手了。如果對方收手後我還反擊,我在法律上會站不住腳喔!"

關鍵在於「防衛情狀」的存在

⚠️ 如果對方已經收手,你才出手反擊,就不具備防衛情狀,會被認定是報復,反而構成傷害罪。
這正是許多人誤解的地方。正當防衛要求必須存在「現在不法之侵害」,一旦對方停止攻擊行為,防衛的正當性基礎就不復存在。
要怎麼判斷是否具有防衛情狀

要怎麼判斷是否具有防衛情狀

最高法院明確指出:「『現在』的不法侵害,是指侵害已經開始、尚未結束的階段,包括即將發生、正在發生或尚未結束。」(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3235號判決
這個判決進一步說明:「所稱之『現在』,有別於過去及未來的侵害,是指不法侵害已經開始而尚未結束之階段。包括不法侵害直接即將發生(迫在眼前)、正在進行尚未結束者。」
面對衝突情況時,保護自己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要在法律框架內行動。別讓「反擊變成犯罪」,正確理解正當防衛的法律要件,才能真正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。當遇到相關情況時,建議立即尋求專業法律協助,避免因為誤解法律而承擔不必要的刑事責任。

免責聲明

本文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具體的法律建議。每個案件的情況不同,如有法律需求,請諮詢專業律師以獲得針對性的建議。